測定活性化合物的細胞生物利用度是闡明化合物的細胞活性和指導化合物結構優化的關鍵步驟,也是研究化合物細胞生物活性數據的時間和劑量依賴性以及化合物細胞內穩定動力學的關鍵。近日,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 Research Institute的季海濤(點擊查看介紹)團隊建立了一項新的基于高效液相–質譜聯用(HPLC–MS)的技術來測定活性化合物的細胞生物利用度,該技術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和可靠性。
對于從事基于細胞的藥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的科研人員來說,有一個問題常常令人苦惱,即基于蛋白測定的生物活性結果和基于細胞測定的生物活性結果在很多時候相差很大。這個問題傳統上認為是因為化合物具有很低的細胞透膜性。事實上,在細胞實驗中,化合物的細胞活性數據往往受以下條件影響:(1)化合物的水溶性;(2)化合物和細胞培養液中的血清蛋白結合率;(3)化合物和細胞培養瓶、細胞膜外蛋白和基質以及與細胞膜的非特異性結合;(4)化合物生物轉化為活性或無活性代謝產物。同時,化合物細胞生物活性的高低取決于活性數據收集的時間點和所采用的化合物起始濃度。因此,測定化合物的細胞生物利用度對于正確解讀化合物細胞化學生物學活性的數據至關重要。藥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領域急需要一個可靠、靈敏、通用并容易實現的實驗技術。
Moffitt Cancer Center的季海濤團隊建立第一個通用性的方法來測定活性化合物的細胞生物利用度,基于HPLC–MS,通過設計關鍵對照實驗,能精確測定活性化合物的細胞內濃度。該方法還可以測定化合物和細胞培養液里的血清蛋白結合率、化合物和細胞培養瓶、細胞外蛋白、基質以及細胞膜的非特異性結合,除此之外,還可以測定化合物細胞內濃度的時間依賴性、劑量依賴性以及化合物的細胞內外穩定性和透膜性。在這篇論文中,季海濤團隊將該方法應用于研究兩種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靶標的抑制劑:bromodomain抑制劑和β-catenin/BCL9抑制劑。
通過這一應用,抑制劑的不同細胞攝取、不同細胞膜內外的非特異性結合、化合物的不同細胞穩定動力學得以揭示。該技術還能夠用于研究活性化合物中子結構/化學功能團和細胞實驗中的非特異性結合的關系。進一步開發這項技術,有可能揭示出化合物子結構/官能團對細胞實驗結果的影響。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季海濤團隊的研究生Kevin B. Teuscher。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飞a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