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五種味覺,能感知酸、甜、苦、咸、鮮,這是每一個吃貨的生活必備技能。誰能想到,在遠古時期,味覺的好壞竟是一件性命攸關的事?甜味讓我們找到那些富含糖分的食物,補充營養;苦味則讓我們心生厭惡,遠離那些有毒的食品。在食品的安全標準制訂之前,人類就用這種淳樸的方式確保飲食安全。
在如今這個現代社會,我們自然不需要再擔心吃下去的食物是不是有毒。可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基因可以沒有那么容易改變,因此,我們依然能夠分辨出苦味。那有什么辦法,可以讓這種令人不悅的感覺消失嗎?
可以!Zuckerman研究所的大牛、HHMI研究員Charles S. Zuker教授這樣表示。他和研究團隊發現了產生甜味和苦味的關鍵,并且表明,我們有能力改變大腦對味覺的判斷,感覺不到苦味兒。這項研究今日發表在了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
“大腦里負責味覺的部分,大多在出生時就已經定型了,”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Hojoon Lee博士說道:“但舌頭是一個例外。”舌頭上的味蕾一直在發生動態變化,舊的細胞會死去,新的細胞會誕生,這樣一個周期僅需要1-3周。每一個新的味蕾細胞形成后,都需要重新建立起和大腦的聯系。
那么,辨識苦味和辨識甜味的味蕾,是怎么知道應該激活大腦的哪個區域,使人產生不同的味覺呢?研究人員認為,這背后一定有什么特殊的信號通路。通過比較“苦味味蕾”和“甜味味蕾”,我們也許能找到這個關鍵。
事實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研究人員發現,在“苦味味蕾”里,有許多Semaphorin 3A蛋白。而在“甜味味蕾”里,有許多Semaphorin 7A蛋白。這兩者的表達量有極為顯著的差異。Semaphorin蛋白能建立神經環路,也許這兩個蛋白的差異就是味蕾感受苦味和甜味的關鍵。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改造的方法,獲得了兩種小鼠。第一種小鼠的“苦味味蕾”里,表達“甜味味蕾”的Semaphorin 7A蛋白;第二種小鼠則恰好相反。按照他們的設想,經過改造后,“苦味味蕾”能嘗出甜味,“甜味味蕾”能嘗出苦味。
“這正是我們觀察到的現象,” Lee博士說:“這表明,只要提供關鍵的指導信號,味覺受體細胞會自動與神經元進行聯系。”
這個結果在小鼠實驗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實驗里,研究人員準備了兩盆清水,一盆是普通的水,一盆是混有苦味劑的水。普通小鼠會避免喝帶有苦味的水,而經過改造的小鼠則沒有那么嫌棄。這說明這些小鼠感知苦味的能力得到了抑制。
“味覺系統給了我們獨特的機遇,去了解味蕾和神經元如何建立聯系,”該研究的負責人Zuker教授說:“這樣的研究能一步一步揭示我們的基礎感覺背后的神經學原理。”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