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根鐵釘,還是銹的,能有什么用?扔到垃圾桶里算了……呃,你剛才可能扔掉了一篇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的論文……就知道你不信,且聽本君慢慢道來。
故事要從2013年開始,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Frank Caruso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 上報道了通過鐵離子與單寧酸(一種天然多酚類物質)相互作用快速自組裝形成中空微膠囊的工作,引起了學界的廣泛反響(Science, 2013, 341, 154),在生物醫學以及環境工程中都具有應用潛力。隨后的幾年中,他們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最近,他們突發奇想地瞄上了鐵銹,利用了生銹的鐵制品作為鐵離子的來源,與多酚類物質進行自組裝。他們甚至發現當使用生銹鐵釘誘導自組裝過程時,形成的組裝體更易調控。相關工作發表在了近期的Advanced Materials 上。
文1-1.jpg
Frank Caruso教授。圖片來源: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先來說說他們之前發表在Science上的工作。在那篇論文中,他們將模板微球、單寧酸及鐵離子同時加入溶液中,快速攪拌,在1分內即可完成快速組裝,形成厚度約為10 nm的微膠囊。然而這種組裝體的厚度較難控制,對金屬離子、配體及組裝條件均不敏感。隨后的研究表明,其它類似的多酚化合物與鐵離子的組裝過程也與之類似。
研究者們考慮使用固態的鐵離子源,來實現組裝過程由非連續過程向連續過程的轉變。而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鐵銹進入了他們的視野,他們設想:在組裝過程中,鐵銹會被逐步被沒食子酸(gallic acid,GA,一種常見的天然多酚類物質)溶蝕并向溶液中緩慢持續地釋放鐵離子,從而不斷與沒食子酸組裝,涂層厚度也會隨時間增長而增加。
文1-2.jpg
鐵銹誘導沒食子酸自組裝過程及組裝體形貌。圖片來源:Adv. Mater.
實驗過程非常簡單,將沒食子酸與聚苯乙烯微球分散在水中,插入一根生銹的鐵釘。隨著時間的變化,乳白色的濁液顏色會變為淡紫色,并逐步加深。紫外光譜的變化證明了沒食子酸對鐵銹的溶蝕過程,其它相關表征也表明,溶蝕過程時通過沒食子酸與Fe3+配位發生的。值得一提的是沒食子酸對鐵與三氧化二鐵并沒有上述溶蝕效果,這表明其僅對鐵銹中主要成分β-FeO(OH)起作用。自組裝形成的薄膜中的化學鍵以配位鍵為主。通過這種方式組裝得到的薄膜厚度最小可達5 nm左右,通過增加反應時間,薄膜厚度也能夠連續增長。
文1-3.jpg
傳統組裝與鐵銹誘導組裝過程與機理的差別示意圖。圖片來源:Adv. Mater.
作者們對此過程進行了總結。與傳統過程相比,首先,該方法提供了固態的鐵源代替直接添加離子,持續穩定地提供鐵離子;其次,體系中沒有來自鐵鹽的反離子;其三,溶液中沒有因為鹽類水解產生的聚鐵物質;其四,存在兩個與時間相關的動態過程:離子溶蝕與離子/多酚組裝;其五,自組裝過程本身具有連續的特性,但在快速的溶液自組裝過程中無法體現;第六,該過程厚度可控;第七,該過程利用了廢棄的鐵銹成分作為反應物。與其它類似的組裝體一樣,這種組裝體也會在強酸性環境下發生解組裝,而其它如單寧酸之類的配體也同樣適用于這種方法。
當然,除了生銹的鐵釘,生銹的鐵絲、鉆頭也能用做固態鐵源,與多酚物質發生自組裝。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有的時候實驗未必需要昂貴的藥品和儀器,許多生活中或自然界常見的物質可能是我們最好的實驗材料。另一方面,這篇論文的研究思路清晰的印證了一點:可控和效率之間存在某些矛盾。快速高效的制備過程往往可控性差,而較慢的過程調控空間更大、難度更小。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但當你想要提高二者之一的時思路也十分明確,這篇論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唉,你現在翻垃圾桶也沒用啦,銹鐵釘的idea別人已經用了,還是趕緊去找找別的套路吧。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找試劑”的所有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找試劑所有。如需轉載請與4008-955-95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 載使用時須 注明來源“找試劑”,違反者本網將追究法律責任。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3.本網評論版權中各網友的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的觀點或立場。2019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23家化工企業14家醫藥企業上榜!(附完整榜單)
2019-08-02 14:03:04西隴集團成員——上海西隴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精彩亮相BCEIA 2015
2019-08-01 15:44:06找試劑網 zhaosh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危化品生產經營許可證:滬(普)應急管危經許[2021]205431(FYS)